眼睛接触大连硝酸后的急救需争分夺秒,以至大限度减少视力损伤。处理原则为“立即冲洗、避免揉搓、持续清洗、优先就医”,具体步骤如下:
一、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
快速启动冲洗
立即将头部转向一侧,用流动清水(如自来水、瓶装水)从鼻梁侧(内眼角)向外眼角方向持续冲洗,避免水流直接冲击眼球中央。
关键动作:用手轻轻扒开上下眼睑(必要时请他人协助),确保眼球与眼睑之间的缝隙充分暴露,使水流彻底冲洗结膜囊内的残留酸液。
冲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
持续冲洗至少15分钟,期间可交替转动眼球(向上、下、左、右方向转动),以保证所有角落的酸液被清除。
注意:即使冲洗后症状减轻,也不可中途停止,避免残留酸液继续腐蚀眼组织。
二、避免揉搓和错误处理
严禁揉搓眼睛:揉搓会加重角膜和结膜损伤,可能导致酸液扩散或擦伤眼球表面。
禁用中和剂直接滴眼:
虽然皮肤接触可使用弱碱性溶液中和,但眼部禁止直接使用任何中和剂(如碳酸氢钠溶液),以免引发二次化学损伤或剧烈反应。
仅用清水冲洗是安全的初期处理方式。
三、保持眼部暴露并尽快就医
冲洗后暂不包扎
冲洗完成后,用干净无菌纱布或纸巾轻轻吸干面部水分,但不要包扎或覆盖眼睛,保持眼部开放,避免残留液体滞留。
立即就医(分秒必争)
无论接触量多少或症状轻重,均需第一时间前往眼科急诊。硝酸可能造成角膜灼伤、溃疡甚至穿孔,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或失明。
途中注意:尽量避免头部晃动,可仰卧或半卧位,用清洁容器(如纸杯)轻扣在眼睛上,减少外界污染和光线刺激。
四、就医后的专业处理
医生的主要操作
再次彻底冲洗:在医院使用专业设备(如洗眼器、生理盐水)进行更精准的结膜囊冲洗,确保无残留酸液。
眼部检查:通过荧光素染色、裂隙灯显微镜等评估角膜、结膜损伤程度(如上皮缺损、基质水肿、前房积脓等)。
针对性治疗措施
轻度损伤(结膜充血、角膜上皮点状脱落):
局部使用抗生素滴眼液(如左氧氟沙星)预防感染,联合促进修复的药物(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)。
佩戴眼罩保护眼睛,避免强光刺激。
中重度损伤(角膜溃疡、前房炎症):
需住院治疗,可能使用散瞳药物(如阿托品)防止虹膜粘连,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(需权衡感染风险)。
严重角膜穿孔者可能需要角膜移植手术;若眼球结构无法修复,可能需眼球摘除。
后续随访与监测
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,观察角膜愈合情况,警惕并发症(如青光眼、白内障)。
部分患者可能遗留角膜瘢痕,影响视力,需长期随访评估。
五、注意事项与预防重点
优先保护未接触眼
若单眼接触硝酸,冲洗时需注意用手或毛巾遮挡对侧眼,避免冲洗液流至健康眼睛造成二次污染。
避免隐瞒接触史
就医时务必明确告知接触的是硝酸及大致浓度,帮助医生快速判断损伤程度并制定治疗方案(不同浓度硝酸的腐蚀性差异显著)。
预防胜于急救
操作硝酸时必须佩戴防化护目镜或全面罩,避免液体飞溅入眼;若可能发生喷溅,需配备紧急洗眼器并确保其随时可用。
眼睛接触硝酸的急救核心是“立即、充分、持续冲洗”,且必须在专业眼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后续治疗。即使初期无明显症状,也可能存在深层眼组织损伤,切勿抱有侥幸心理。及时、规范的处理是挽救视力的关键,同时需高度重视预防措施,避免此类事故发生。